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从古代留存至今的边关要塞。其间,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武胜关、友谊关因前史文明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被称为“中国九大名关”。
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我国保管比较无缺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鸡陵关。永乐五年(1405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1428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附和,正式命名为“友谊关”。友谊关景区包括关楼、城墙、左辅山炮台(镇关炮台)、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法度楼)以及大清万人坟等,总占地面积250 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663.76平方米。每年到景区的旅行人数约10万人次。2006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广西凭祥市西南端的友谊关,又名大南关、镇南关。它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早在汉朝时期,当时政府就在此处设关,原名雍鸡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前史。明永乐五年(1405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1428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附和,正式命名为“友谊关”。
友谊关,这座陈腐雄伟的关楼,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赢得解放并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前史。在漫长的前史长河中,作为重要边关要塞的友谊关关楼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根柢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公路从地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友谊关”三字为陈毅墨迹,字体老实,苍劲有力。1995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附和,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被国务院附和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因此,友谊关具有很高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